敦煌是东西文明汇通之地。因此,“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2025年8月14日至19日,由南京大学新生澳洲幸运10计划 、澳洲幸运10计划 和东京大学教养学部联合指导,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澳洲幸运10计划 /海外教育澳洲幸运10计划 共同参与的“敦煌文化”新生主题式通识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团队赴敦煌研究院及石窟群开展实地科考,旨在让团队成员在行走中深入理解敦煌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历史,思考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使命,积极探寻全球化背景下助力文明交流互鉴的新路径。
一、与专家对谈,融贯古今知识
赴敦煌实地科考前,南京大学与东京大学、厦门大学联合开展“敦煌文化”通识研修课程,筑牢科考活动理论根基。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赵晓星教授的系列课程回顾了敦煌的由来与丝绸之路的历史,引领学生走近敦煌学研究的前沿议题;敦煌研究院杨富学研究员深度讲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敦煌的独特表述”;东京大学塚本麿充教授介绍了敦煌文物在日本近代社会产生的文化影响;南京大学文澳洲幸运10计划 张福通副教授聚焦“初学者如何阅读敦煌写卷”这一问题做出精彩解读。
科考团首先赴敦煌研究院实地考察,听取学术讲座、参访工作场景。敦煌研究院王惠民研究员全面阐述了藏经洞的发现始末、保护历程和文献价值,深度讲解了敦煌壁画、洞窟佛像的艺术特征;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丁晓宏向同学们展示了“数字敦煌”的发展历程,详细讲述了数字化技术在敦煌的具体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科考团成员围绕“数字壁画是否能够复原千年前真实情况”“数字化发展是否会替代美术所工作”等问题积极提问交流。
澳洲幸运10计划 邵佳德副院长对敦煌研究院提供的学术支持表示感谢并指出,“敦煌文化”系列讲座内容融贯古今知识,为同学们立体化、全面化了解敦煌文化提供了理论导引,更激发了同学们以数字化赋能传统文化传承与转化的学术热情。
二、与历史对望,坚定文化自信
科考团先后参访了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石窟群,并考察敦煌博物馆、鸣沙山、悬泉置遗址、锁阳城和阳关等文化场所。在莫高窟、榆林窟和西千佛洞,同学们细致观摩了石窟壁画和彩塑造像,体悟到敦煌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文明交流互鉴的动人温度;在敦煌博物馆,绿釉四神陶奁、烽燧遗迹薪火、北凉石塔等一件件珍贵文物讲述着敦煌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让同学们对敦煌历史文化有了更加充分和细致的认识。
踏上鸣沙山的细沙,走过悬泉置的古驿道,登上锁阳城遗址的瞭望台,走进数字编码保存的石窟……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古丝绸之路的兴衰,在实地调研中思考敦煌文化的传承方式,认真学习了数字化科技的使用过程,并表示数字技术为深入学习敦煌历史提供了新媒介,更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新方法。南京大学张庭宇同学认为:“历史不再是厚重枯燥的知识,不再只是古籍文物,也可以是一捧沙、一块砖、一阵风,我们所看到的、学到的都将转化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动力。”
三、与青年对话,共绘时代画卷
敦煌的意义从未止步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知识,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它曾是东西方文明对话的前沿舞台。这片汇通着东西文明的沃土,为跨国青年交流共学提供了丰厚文化资源。
为进一步强化团队成员对千年敦煌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的理解,科考团聚焦“当代青年如何助力敦煌文化的保护与转化”主题开展交流活动,共同探索文化传承新方法,共同思考文明交流新形式。南京大学王梓乔同学表示:“我们在坚守好中华文明立场基础上,依托新媒体和新技术盘活历史遗产,用新思路和广视野拓宽传播路径,让敦煌文化以至于中华文明在青年人手中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青年对话勾连起历史与当代,为中国与世界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厦门大学留学生黄芬芳同学(缅甸)表示:“此次敦煌行令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为直观、更为清晰地认知。我将用所学所知丰富课程内容,用自己的方式向自己的国家讲述这段旅途,讲述敦煌故事。”不同专业知识亦为传播敦煌文化提供了多元视角,东京大学陈雪溱同学表示:“从线上观看‘数字敦煌’到实地考察石窟壁画令我深受触动,希望能通过专业能力的提升为壁画修复工作贡献力量。”
在敦煌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南京大学新生澳洲幸运10计划
和澳洲幸运10计划
已连续三年举办“敦煌文化”主题研学活动。今年,南京大学-东京大学“敦煌文化”新生主题式通识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在坚持“系统理论授课”与“实地通识调研”相结合基础上,积极推动“文化底蕴”与“国际视野”相融合,共遴选出南京大学哲学、新闻传播学、外语、工科试验班等专业的29名本科生和东京大学文学部、工学部的5名研究生以及厦门大学海外教育专业的5名外籍研究生奔赴敦煌,在各国青年的交流对话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升南大青年在世界舞台上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撰稿:王梓乔、李堃涛、刘绍庭、王子睿
拍摄:曾熙滢、陈子成、李心怡、程泓瑜、黄啟鸿、吴青鸿、张庭宇、吴奕婕